透视“获得感” 中老年人为何更关注春运? 中国新闻来源:人民日报 2017年01月20日 09:41 扫一扫 手机阅读 我要分享 原标题: 制图:蔡华伟 沈亦伶 核心阅读 今年春运,新特点新亮点值得关注:手机端购票越来越便捷、铁路将服务延伸到火车站外、共享经济打通春运“最后一公里”,等等。同时,大数据显示还有一些体验痛点,如何让中高年龄段人群更快适应移动网络时代?如何在引入移动互联网同时规范市场秩序?如何在共享经济活跃的背景下加强从业者诚信约束?本报记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采访。 春运即将进入高峰期,交通运输部、发改委、中国铁路总公司分别携手互联网平台,发布春运大数据。 春运大数据反映出行大变化,预示市场大趋势。仔细分析鸡年春运大数据,还真有不少“金鸡蛋”。 银发市场需关注 50岁以上人群更关注春运 最关注春运的是什么人?按照铁总与今日头条联合发布的数据报告,50岁以上人群相较其他年龄段更关注春运。这个结果与社会的普遍印象不同,人们似乎更倾向于认为,外出的求学者和就业者是形成春运的主要成因,而50岁以上人群显然不是这两个人群的主力。 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关注春运?有专家分析,“中高年龄段人群一般选择传统且经济的方式出行,很少采取像拼车租车这样的新型方式,火车是最佳选择。技术门槛也让他们成为更为弱势的一个群体。” 55岁的月嫂刘凤俊印证了这一点。刘凤俊去年刚学会使用12306官方APP购票,对抢票软件完全外行。出了火车站,坐的也是公共交通,拼车、专车都不太了解。“我这次去闺女家过年,要带海鲜、酸菜,没法快递,大包小裹地赶火车是不咋方便,有人帮着送年货就好了。”刘凤俊的声音也代表了一部分中老年人。 此外,专家还表示,除出行人群外,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,也同样在关注春运。春运的目的地更多的指向“家”,春运的路是回家的路。父母关注春运,是在期待儿女归来,这是他们盼望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物。这一部分中老年人,会关心儿女的回家日期、出行方式,更关心路途的安全感、舒适度,他们将为春运阅读数据贡献更多细节。 专家认为,大数据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社会心态,也让我们认识到不同群体在春运中更加细分的需求,无论是商业配套还是公共服务,都可以根据数据结果,更加精准地发力。 互联网服务待规范 铁路网络购票占七成 大数据显示,互联网已成为春运购票的第一大渠道。铁路互联网购票占全部购票的比例已从2013年的约1/3升至2017年的73.1%,其中手机端占比高达66%。旅客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之余,也遭遇了不少尴尬。 抢票软件就是鸡年春运最先火起来的明星。“以前抢票软件都是免费的,今年却要收费。车票才200元,抢票软件却要加价62元。”在北京工作的小吕,为了买到两张2月2日从亳州老家返回北京的K148次硬卧火车票,下载了智行火车票APP,先后购买了优先出票券以及VIP极速通道,扣除套餐费62元。“票是买到了,可是心里郁闷。如果纵容这种付费抢票软件继续开发,以后岂不是不加价都买不到火车票了?”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的最新调查显示,45.9%的受访者认为付费抢票不是一种合理的购票方式,30.7%的受访者认为合理。60.3%的受访者认为抢票软件是变相“网络黄牛”。 不仅是抢票软件缺乏监管,以购票服务为掩护的钓鱼网站、病毒软件、诈骗二维码等也使互联网服务的安全性打了折扣。 接驳服务受重视 从业者诚信度需要硬杠杠 “今年春运,我们把‘蒙京快线’服务延伸到K7911/2次呼和浩特往返额济纳的旅客列车上,并联合包头、呼和浩特,乃至北京的各大医院,打通了牧民看病回家的‘最后一公里’。”包头客运段呼京车队总支书记郭杰介绍,不少旅客会赶在春节前看完病回乡,但术后体力较差特别需要照顾,因此“蒙京快线”将为旅客提供代购、订餐、联系120、轮椅接送等全套服务,让大家回家过年的路踏实又舒心。 把服务延伸到火车站外,成为今年春运铁路的服务亮点。而重视接驳服务的,不仅是铁路一家。“最后一公里”正从春运的“痛点”变为共享经济的突破点。滴滴出行发布的大数据显示,今年春运跨城顺风车将运送乘客约840万人次,已经接近春运期间全国铁路客运量的12%。而携程专车接送大数据预测,专车接送也成为特大城市旅客接驳的热门工具,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三亚的机场接送预约订单更是居高不下。 “现在的选择多了,拼车、专车、顺风车,回家的时间和方式的选择自由度都高多了。”在上海工作的武汉人王女士说,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,让普通人的春运之路更便利。 今年过节不在家 外出旅游休闲需求创新高 “老辈人讲过年在家守岁,不过儿子儿媳早早就订好了出境的机票和酒店。”北京人王女士今年的春节将在泰国度过,她的“朋友圈”里也早早晒出了“初三凌晨回北京,咱们初四再聚”的通知。“孩子平时工作太忙,难得有时间陪我们。旅游过年,体验了异域的风情,反正儿孙都在身边,到哪里都是团圆!” “世界这么大,带着爸妈孩子一起去看看。”长达7天的春节假期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外出旅游的黄金周,旅游过年也逐渐被更多的人所接收。 大数据显示,受消费理念提升、签证便利、航线增加等因素影响,春运期间公众旅游出行需求将创新高。 先看出境游。2016年春节出境游人次接近600万,而驴妈妈平台的数据显示,相比于两年前,2017年春节出游人次预计将增加近2倍,在海外度过除夕的游客更是增加2.6倍。 再看国内行。“南下避寒”“北上赏雪”是春节国内游的两大主题。大数据显示,游客流量较大的国内旅游目的地为哈尔滨、三亚、厦门、昆明、广州等。 大数据透视“获得感”(短评) 临近年根儿,有个在京工作的湖南小伙感慨,这些年让他“获得感”最强的,就是春运回家路。“以前要买硬座票,现在改坐高铁了,时间缩短了一半。” 春运之变绝非个体感受。从各种研究机构发布的2017年春运大数据看,春运正经历一场华丽的蜕变:从满意“走得了”到追求“走得快”,从在意价格到重视舒适,从求人买票到自如拼车……春运回家路的嬗变折射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勃勃生机。 春运路更短、更快的背后,是交通结构的完善与运输服务的提升。主流更通、支流更畅,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,正补齐春运的传统短板与服务洼地,让返乡路提速再提速。春运路更便利、更舒适的背后,是科技创新的活力与分享经济的贡献。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,正为传统运输服务业融入互联网基因,让春运这项长期被人们称苦道累的“艰巨任务”变为资本一致看好的“市场蛋糕”。春运路更多元、更火热的背后,也是百姓消费的升级与休闲产业的蓬勃。春运不再只服务于“回家”,公众旅游出行需求屡创新高。荷包鼓了、时间足了,中国人的消费欲望更强,消费档次也更高了。 当我们关注近30亿人次流动的春运大数据时,看到的绝不仅是一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迁徙图,更是一幅引导世界经济走出困境、提振全球发展信心的导航图。 (责任编辑:) |